close


自從我由香港到台灣升讀大學之後,
收到不少觀眾問有關台灣升學的問題,
以下一次過解答,閱讀後還有不解,可以私訊我喔!
(我的簡歷:2016年DSE放榜,
以個人申請報考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用香港僑生身份入讀大一)

 

讀下去之前!

※香港以外的僑生問題,原諒我不清楚
 
※有關最新的報考制度、詳細資訊: 請至處理台灣升學的機構
海華服務基金 ,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官方資料作準
 
※想去台灣升學的同學,要快點準備喔!
中六開學就要報名,冬天要交作品集了
 
 
以下正文!
 
 
 1.為甚麼你會選擇台灣升學?
 
以下面列出各個巧合因素,
加起來就成為了到台的機緣了。
 
有一天,我在等政放學,於是跑到去圖書館消磨時間。突然我就拿起了天航的《觀城記》。天航是居台香港人,我最喜歡的作家,在《觀城記》裡他以創作人(藝文青?)的身分,描寫了港台兩地的居住感受。我在書中讀到了一個地產霸權少一點、壓力少一點、空間多一點、人情味濃一點的台灣
 
而中五那年,我還在青春裡爭扎和迷茫著,才不懂得甚麼是「做自己」、「走自己的路」。當時我直覺覺得,香港不喜歡我這種熱愛創作的青年,尤其是我成績很好,城市好像只想我成為專業人士(後來才知道是學校師長給我的狹窄眼光)。那時我的心情重到整天沉迷遊戲,在房間看出窗外,總是覺得這個城市不想要,也不喜歡我。
 
那段時間剛好也是多事之秋,香港經歷著很多政治、文化的改變。我是那種特別有責任感、同理心的高中生,我對香港的未來有一種無力感,沒有信心。我覺得我沒有能力承受每天不經意看到新聞就掉淚的日子,我想投降出走了。(當然出走後,因為拍影片而找到了隔洋回饋香港的方法,這是我當時想不到,但的確走著走著就走對了的路)
 
如果要居台,我找到的方法有「大學畢業後留台工作、和台灣人結婚、投資移民」等等。高中生的我對投資的銀碼沒有概念,我也沒有打算為了移民和政(香港男友)分手,想說只有讀書工作最易達到了。
 
我本來留港也要一心想讀設計,設計這一科,剛好不存在地區學府的學歷認可問題,畢業後我還是能到世界各地工作(下面會提到)。讀創作也主要靠自己修煉,不太擔心學校、老師不夠好。甚至我藝術科老師還說,台灣創作科系畢業,去外國進修的機會更大。由此計算,我去台灣讀設計並不是賭注,押下去沒甚麼好輸的。
 
我沒錢去歐美日韓(不要跟我說奬學金,麻煩死了呵呵),台灣大學費有夠便宜的。我猜出走一下,當留學生,會有很不錯的體驗吧!所以就考到了台灣第一設計大學的實踐大學了。(入學後因工作關係,現在轉學了是另一個故事啦)
 
 
 
 2.我想知道入學資格?多少分才能考到理想大學?
 
 
如果用DSE分數報名(而不是作品集和特殊成就):
 
台灣大學沒有最低入學分數
 
以DSE分數分發學校的方式是:一個人可以填70個意願;分發系統先按學生的高低分排序,先派學位給高分的同學,派到了,才審核下一個同學的意願。分數再低,系統也會幫你看你的意願。簡單而言,只要沒有比你高分的學生搶了你想要的學位,你就能入讀想讀的大學。例如政成績其實沒有很好,但幸運地沒有人跟他搶學位。同樣的幸運例子聽說也不少。
 
跟據我當年問海華官方工作人員的情報,DSE17分以上,也可以入讀理想的大學。但實際數字去參考,例如多少分入讀哪個學校,海華也沒有做過統計和資料搜集。
 
如果用作品集,沒記錯要高中成績表,沒要求要有多好。
 
 
 
 3.回香港工作的話,台灣讀大學學歷認可嗎?
 
 
只能說,正常學院真的有這個問題。除非像我讀設計,行業看重實力、作品集遠多於學院出生、學歷成績,否則的確要擔心認受性
 
文件和紙本不是問題,問題在香港僱主有機會沒聽過你的學校名字,於是用對「台灣大學」的一般印象,去歸納你的「大學經歷」。除了名校,如台清交大等國立大學,香港人對台灣大學的印象不太理想。不想各位有壓力,但請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
 
另外要考專業執照的科目,如護理、醫學、建築等等,很大機會考試默認不是香港畢業就考不過,這部分請先Google、打探情報。
 
 
 
 4.怎麼選學校?我問了一些台灣留學師兄師姐沒有人能回答我
 
 
回答不了其實滿正常的。我讀大學的感受是,每個大學生面對學科課程、老師、大學生活,選擇上也有極大彈性和變數(人生中最自由的4年?)。也許你問師兄姐,他對大學的感受,是來自他選擇了的大學生活模式;換你到同一個學系,感受又會因為你選擇了不同的態度,團體而極之不同。
 
對於選校,很遺憾,當年我去了台灣的大學博覧也是一頭霧水,無論如何找途徑搜集資料和情報,最後還是得靠Google。就算問了情報較多的香港人,他們也是轉述轉述,很少人會真心體驗到,告訴你每家學校有甚麼分別。
 
還好我幸運入讀全台設計第一的實踐大學,比較安心。這個排名,就是Google出來的實質資料,有一定認可性。也推薦大家台灣的討論區 Dcard,很多大學生上線;ptt 也有很多用心的網民,給我的感覺比香港的討論區好(我主觀覺得)。 而實際大學入學後,我也只知道設計群的科系的情報,是台灣同學告訴我的。教學的內容好不好不清楚,大概台北北部比較好,資源比較多,像是展覽之類。
 
(設計科系學校情報
比較好的:大同、實踐、北科大、台科大、雲科大 、東海、中原、成功
還可以的:銘傳、輔仁、長庚、藝術大學)
 
 
 
 5. 家人反對?
 
 
當年我就是在比較早的中五春天立定心水,也花了接近半年的時間和父母溝通,慢慢說服他們。請不需要害怕他們的情緒,對於「去台灣讀書」,反對才是正常的第一反應,背後的都只是擔心而已。請準備方案和資料,用盡你的文章力,回答他們你為何不會沒飯吃?為何你選擇的是對你最好的路?你準備如何和他們保持連結?等等所有他們和你自己需要思考的問題。
 
 
 
 6.生活開支?
 
 
我很懶,只在剛入學的2016年9-11月記了帳。 我住在台北,一個月開支,hkd4000-5000,包括:食費、交通、日用品、學雜費、少量衣物娛樂、少量買手機修手機買藥看醫生的意外。
 
4000是基本、剛好那個月沒有特別開支,例如沒有作品要交,不用買材料,也沒有小型旅遊。但!我在2016年沒有吃得像2017有營養,買少了水果,吃東西也只追求便宜,吃很少。也許吃好來要多每月hkd500。
 
而在9月起手,我花了比較誇張的TWD7500。理由是我對設計和住屋有要求,買了很多相對貴的收納箱、電腦凳、體重磅、燙衫、蒸氣機等等。加上當時我不熟台北,跟僑生會去特賣場買,那裡東西比較貴。
後來大二了,開始有收入,消費也就提高了。單車、相機、週末的大餐等等都能消費,所以就不記帳了。
 
 
 
 7.有後悔去台灣讀大學嗎?
 
 
我是有點遺憾沒有了香港的大學生活,例如Ocamp、上莊,這是台灣社團和學生自治度上無法比擬的。香港大學同學也因為大多都是香港人,文化情感上比較有共嗚,不像台灣,大家來自台灣不同地區,僑生也不少。
 
國語對我來說不是太多障礙,但我也花了近一年的時間適應。(過程中我還不知道自己正在適應期!就是一種沒法被控制的迷茫感)也有自己哭著過生日的時光。
 
這是為何有人選擇以Exchange代替留學。但到了大三大四,大學生活的色彩漸漸退出時,如果你是為了前途而選擇留學,那份「正確」的感覺會浮上來。大概長大是這樣子。
 
 
 
最後我活了那麼久(誤),
我的感想是
我們的確很強調人生不同的決定,
但沒有哪一個決定是如此的不可逆,
也沒有哪一個決定是絕對的。
每一條路也有它的風景,
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選擇的路,相信它是最好的。
 
以上~
 
 
 
(最後丟一丟我很久以前的直播
適合想進一步了解台灣升學的大家看喔!)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新竹離婚證人彰化離婚證人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m5graigmcy 的頭像
      qm5graigmcy

      晴空萬里

      qm5graigm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