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者詹錦宏、周新權曾針對台灣股市進行規模效應及元月效應的實證研究,將台灣上市公司以總市值、股本及淨值規模大小為基礎,分成五個投資組合,結果發現在民國81年至85年間(上圖是86至95年),各投資組合均無顯著之規模效應存在。此外,在這段期間,台灣股市月平均報酬率以12月最高,2月及3月次之,並無元月效應的現象存在。
~引述自謝劍平著"現代投資學"一書
再從1997年到2006年的台股而言,10年之中,有6年收紅,似乎是還不錯,但請問有九成嗎?顯然沒有,就統計學理而言,也並不達顯著效果。顯然,以元月效應鼓動投資人的多空情緒,就像神乩並無兩樣。大家千萬不要聽什麼,就說什麼,會害死人的!
《股票市場常見的各種效應~~您相信那一些效應?》
股票價格波動係集合眾多錯縱複雜因素的反應結果,有些因素甚至無法用科學統計資料加以合理解釋;學者通常會試圖用學術觀點去找到相對合理的答案,以彰顯其研究之嚴謹性。一般優秀且成為贏家的投資人則不用如此大費周章!
我個人則認為投資本身是混合科學、人性與藝術的絕妙領域;因為,資質平庸者也可能因心性領悟並因受到嚴謹邏輯訓練而成為長期贏家,他不用全然必須要具備高智商及才能出眾,只要找對方法並深悟市場大部份參與者的人性反應,並學會做自己的決策主宰,先學會控制自己跳動不止的心性,其實已大致取得過半的贏家機率值了。
市場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學術研究與現象,以下舉出大家最常聽到的幾種供大家參考:
1.本益比效應:本益比較低的股票其長期投資報酬率明顯高於本益比較高的股票。
2.規模效應:市值較小的股票投資報酬率有高於市值較大的股票情形出現;但實證研究仍曾經於1980~1996間,NYSE小型股投資報酬率低於大型股的情形。
3.元月效應:實證研究曾顯示每年元月份的投資報酬率通常大於一年中的其他月份現象。但是,當您把取樣期間及樣本改變後,投資人將發現元月效應並無法產生足以信賴的顯著性效果。
4.每月效應:學者曾以1963~1981年為研究期間,結果發現每月之前半個月之投資報酬率有高於後半個月的現象。
5.每日效應:股票價格之上漲有集中於每日收盤前15分鐘之現象。
6.週末效應:一般而言,在一週內,週一之投資報酬率會低於其他天的報酬。
7.市價淨值比效應:較低之股價淨值比的股票投資組合,其報酬率會高於市價淨值比的股票投資組合。
這麼多的效應,請問您相信那一種呢?
我不相信任何效應,只有公司的基本內含價值才是投資人真正應該有的依靠與投資信仰。
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全站熱搜
離婚見證人
、板橋離婚證人
、三重離婚證人
、蘆洲離婚證人
、中和離婚證人
、新莊離婚證人
、新店離婚證人
、三重離婚證人
、中和離婚證人
、蘆洲離婚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
留言列表